简简单单过日子,轻轻松松带孩子
孩子出生后,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就是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希望他们能尽量保持孩子的纯真,慢慢的长大。
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让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健康快乐的成长想必已经成了我们广大孩子家长的头等头痛事情。
《简单父母经》的作者之一金.约翰.培恩曾受华德福教师训练,目前是美国六十多所公私立学校的谘询师与训练师。他辅导过很多有「现代病」的儿童—「注意力缺陷失调」、「注意力缺陷过动失调」、「执著强迫性失调」、「反叛挑战性失调」,这些儿童经由他的「简化法」都得到有效的进步。过去五年多来,他与同事共同做一项研究,在找用简化法做「注意力缺陷失调症」( ADD )的无药物治疗法的有效性。他们找了 55 位明显有专注困难的华德福学生,请父母与老师都遵行他设计的简化制度,结果在四个月内,在没有服用任何药物之下,百分之 68 的孩子都从不良回到正常。他们又再做一次,得到相同的效果。当然这些孩子如果吃药(一种药性类似毒品古柯硷的药),也许也可以得到效果。但他的方法还做到一件事,是用药物无法做到的:他们研究中的孩子在学业和了解的能力上增加了百分之 36.8 ,这种改变值在精神性药物中完全见不到。这真是令人兴奋的消息!当然他的方法并不是只适用于有问题的孩子,我认为在现在这个物质、资讯泛滥的社会,每一个家庭都可以经由实施「简化」生活而让家中每一个成员的脚步都放慢、压力都减低而全家都得到利益。
作者认为现在的社会的特性就是「太多东西」,而我们的每日的生活与家庭是建立在「四多」之上—「过多的东西、过多的选择、过多的资讯、过多的快速」,这种杂乱拥挤、分心、时间压力与忙碌,对家中每一个人都造成压力,对孩子影响更是巨大。
如果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就容易造成前面所说的各种「失调」。而对治的方法就是「简化」。作者提到的「简化」有四个层次:环境、韵律、时间表和过滤掉成人的世界。
环境的简化,第一件事就是小孩过多的玩具。记得我小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外面「野」—抓蝌蚪、泥鳅、跳橡皮筋、玩弹珠、跳房子等,购买的玩具算奢侈品,只有特别的日子才有。当时玩耍注重的是活动,而不是专注于玩的「东西」—玩具。而现在,父母常常禁不起孩子吵闹,或是用玩具来补偿没时间陪孩子或是交换孩子的「好行为」,所以美国小孩平均一年可以收到 70 件玩具, 70 件!中国儿童平均3件都差不多了。现在还有的玩具都太固定、太精製、太完整,让孩子无法注入自己的想像力。遥控车、机械恐龙、会叫的火车都很「固定」,不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参与。在我们农村,孩子小时候,我自己打毛线、用羊毛毡做小布偶,有娃娃、花仙子、各种动物等玩具。除了这些,孩子的玩具大部分是天然的木头或布製品,或是外面检来的树枝、石头。这些简单的玩具,让孩子有极大的想像空间。看著他们玩耍很有意思,在自然界中检到的木块,一下子可以是娃娃用的桌子,放在布条上拉著走就变成载货的火车了。当然他们在外面看到了玩具,也会吵著要,但是我们决不轻意的买玩具给他们。只有在特定的节日才会有新的玩具。
在孩子房间里,另一项可以简化的就是「书」。身为父母,我们总想要鼓励读书,所以就认为孩子有的书愈多,就会读得愈多。然而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故事滋养孩子,需要一个重要的「重複」过程,那种一再听到的、成为生活一部份的、深入了解的故事,能提供孩子很大的安全感与确定感。书越多就越无法专心与重複。所以孩子房间内的书不要多,只要有一些孩子会一看再看的即可。他也建议父母必需监督孩子是否「应该」读某些书,而不是他们看得懂就去读。我常和孩子一起阅读,有时候更是我先看过确定内容适宜,他们才可以看。这样一来,和孩子间也多了一些可以谈话的话题。
在生活韵律方面,我一直认为,有韵律的生活,是轻松带孩子的重要工具。孩子从小就让他们有固定的三餐时间,固定的休息时间,固定的刷牙、洗澡时间。再大一点,则加上固定的做功课时间、固定的练琴时间等。这种固定的生活流程,让孩子有预期性,有安全感,也让他们比较能主动的去做那些他们不喜欢做的事,如功课,练琴等。他们知道下了课要先做功课,练完了琴才可以玩,没有讨价还价的馀地。如此一来,做父母只需在提醒他们下一件该做的事,而不是一直在旁边唠刀、催促,搞得大家精疲力尽。
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很忙碌,连小孩也不例外。全家人,一整天忙进忙出,很少有机会可以好好坐下来讲讲话。晚餐也是生活韵律的一部分,全家人共进晚餐就提供让大家在忙碌过后,静下心来听听对方说话的好机会。作者的家中,在晚餐开动前,全家先静坐1 分钟。可以想像那情景吗?在忙乱的一天后,这静默的一分钟多麽的特别,像是大家共同的鬆了一口气,让大家的心都静下来了。在吃饭时,大家可以分享今天发生的事,即使你有一个闷葫芦的孩子,在听完另一个孩子发表完高见时,他也许也会说上几句,在这种闲聊下,当天的压力也发洩了。如果请孩子问一问他的同学,也许会惊讶的发现,有多少家庭不在一起吃晚餐。但是研究也指出,家庭共进晚餐愈频繁,孩子在学校表现就愈好,会吃水果和蔬菜,比较不可能抽烟、喝酒、吸毒、忧郁症、气喘,或是饮食失调症。
作者提到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亲子关系好像是银行信用款,通常建立在「暂停间隔期」,也就是活动之间的空间,没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有男孩子的父母大概会很熟悉以下的对话:
「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
「还好」
「有什么事吗?你做了什麽?」
「没什么」
这种一两个字的回答常常令我抓狂。但是有的时候,当我在做晚饭时,儿子会跑来告诉我他的老师今天说了什么,或是晚上我们坐在客厅看书时,他会突然开始说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在这种什么事都不发生的时候—「暂停的时刻」,孩子有时间处理他们的感受与想法,与我们分享。如果我们将他们的活动排得满满的,他们就没有时间静下来处理自己的感受,进而与我们分享。相对的,如果我们自己太忙了,孩子想和我们分享时,我们不在旁边,则这种「亲子关系信用款」就无法建立。
要如何建立呢?
家中的韵律感就会增加这些「暂停的时刻」。对孩子而言,你如果在固定的时间有一贯性的在那儿,就会产生它的作用——当没有什麽事时,它就让孩子可以「自己找一个时间」对你开放讲一些东西。你就是熟悉、一贯、可预期的在那儿。而这种「亲子关系信用款」在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就可以拿出来用了。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成长独立,情绪上的变化常让父母招架不住,他们希望独立,不想父母来烦他们。而你和孩子在以前存的「亲子关系信用款」,那种「安全感时刻」,那些他们小时候建立起来对你的信赖感,将是你平安陪伴孩子渡过这风暴的「青春期」的最佳工具。
至于时间表呢?
父母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是为了要提供孩子自己儿时没有的机会。有的时候是孩子自己有兴趣想要参加的。有些父母让孩子参加各种才艺活动则是为了让孩子有竞争性或成就感。但是这种过度排班活动可能会限制孩子指导自己、打发时间、追寻自己的道路的能力。即使是孩子爱做的活动,也要注意会不会因为年纪太小做太多而有他们自己还不明白并且无法纾解的压力。现在的孩子似乎都有一张疯狂的时间表。每天有不同的活动,父母成了他们的司机,不停的载他们去不同地方赶场。作者提到如何安排一张均衡的时间表,让孩子有喘息的机会。更提到了「无聊」的好处,当你将孩子的行程排得满满时,他们只有乖乖的遵照行程赴约,但是当他们有很多自己的时间觉得无聊时,就得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来玩耍、来填满这段「无聊」的时间。
简化孩子的玩具与环境、孩子们的时间表、增加家中的韵律感,都是为了给孩子们在做孩子时该有的空间。至于「过滤成人的世界」,就是说我们要认同「简化」,认同一个孩子是应该经由玩耍、互动来了解这世界,而不是经由成人关心的事和资讯。当我们做父母的不将童年期认为是个「充实才艺的机会」,而是让孩子们有时间空间去探索,就会减少孩子的压力。作者认为父母如果有意识的去除成人想要的「更多」、「更快」、「更早」,我们就能保护孩子的童年而不是控制他们的童年。做父母的,应该要避免孩子的世界泛滥著成人的资讯、压力与担心。我们要确定孩子没有在暗中受到我们的恐惧、驱策、野心、非常快速的生活方式等的影响。
成人世界的大项目之一就是「萤幕」,在这资讯爆炸的世代,想要避免「萤幕」就像一件不可能的任务。在公车上、街上看板、商店、餐厅,随时都看到电视萤幕。几乎人人都有可上网的手机,随时随地和这个世界大网路搭上线。
这样的环境,让孩子快速长大,直接跳过童年期。他们从很小就看到了不适合年龄的资讯。书中指出法国已经禁止播放所有以三岁以下小孩为观众群的电视节目,指出「看电视会伤害三岁以下的小孩,造成某些危险,鼓励了被动的心态,减慢了言语的能力。过度激动,睡眠问题与不专心,还有依赖萤幕。」在6 、 7 岁之前,孩子在成长上与心理上还无法区分真实与幻想。所以当他们看到电视上的暴力行为,他们认为是「真实」的。而玩暴力电视游戏会令一个人麻木于真正的暴力,让暴力不再那麽惊吓,更可接受。这种麻木,当在玩的人因为暴力行动被回报后,更会增强。作者提到 7 岁以下的孩子,不要让他们看电视,因为对小小孩负面的影响大过正面的影响,少了电视,简化也较容易执行。如果一定要有电视,也最好不要放在客厅,也就是不要放在家庭中主要活动的场所,才能令全家重心离开电视。
多年来,我们家尽量一直守著书上所说的这些大原则来养育孩子。现在我们仍然吃简单的素食,作息儘量简单、有韵律,全家共进晚餐,家中仍然没有电动玩具,不看一般电视节目,偶而可以看电影DVD。电视在书房的衣柜中,电脑也都在书房中。大儿子只有在做功课需要用电脑时才上网。孩子从小就知道家中的生活方式和很多人不一样,所幸在朋友同学中也有同样原则的家庭,我们做父母也尽量以身作则,再加上当他们知道和父母没有讨价还价的馀地时,就会自然而然接受这种「家规」了。孩子因为没有受到电视广告的疲劳轰炸,所以也很少吵著向我们要各种玩具。不玩电动玩具,也就没有玩完电动玩具之后各种后遗症要处理。这种生活习惯一但养成,就可以跟著他们一辈子。现在十四岁的大儿子,在外面吃东西,会先看产品标示再决定要不要吃。很意外的,现在已就读公立学校的他,在学校也可以找到不看电视的同学。这位同学并非来自华德福理念的学校,但是他也不看电视。他家有四个男孩子,他说「当你有三个兄弟时,是不需要看电视的」。这位同学最近的兴趣是「打铁」,真的!他自己盖了一个炼铁炉子来打铁鍊剑,很酷吧!想想看,如果你不看电视、不上网、不打电动玩具,能有多少时间来做你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他的创造力也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初中时学校科学展,他研究设计清除海上油轮漏油的滚轮模式因而得到大奖。应该可以算是孩子不看电视的好处的一个实例。
如果你觉得要简化的事情太多了,不知从何做起,那先挑一、两样你觉得容易的开始。一但开始了,你就会嚐到简化过的生活那种「轻松感」的甜头。全家人的压力都小了,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多麽幸运的生在一个物质不虞匮乏的时代,但是同时也就是生在一个过度丰盛、快速紧张的时代,我们渐渐明白丰盛的物质并不能带来快乐。
希望所有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快乐的童年给他们留下美好回忆。
相关阅读